產品分類
聯系我們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行業新聞 > 新聞新聞
《2016-2017中國智能制造年度發展報告》發布
5月21日,中共常州市委宣傳部、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常州市科教城管理委員會在江蘇常州舉辦中國智能制造發展指數研制項目簽約、《2016-2017中國智能制造年度發展報告》發布暨中經智能制造報告會。中國經濟信息社現場發布《2016—2017中國智能制造年度發展報告》,新華社副社長兼秘書長劉正榮,市領導丁純、徐光輝等出席本次活動。《年報》旨在為業界及時提供專業化信息和科學決策依據,助力我國制造業加快邁向“中國智造”。
近年來,中國經濟信息社持續關注并跟蹤研究國內外智能制造發展動態,開展專項課題研究,并在常州正式發布《2016—2017中國智能制造年度發展報告》。
《年報》分析認為,智能制造已成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核心與全球制造業發展的重要方向。2016年以來,智能制造持續成為世界制造業大國競合焦點;技術創新應用加速,從多點突破邁向系統集成;跨國公司持續加大智能制造投入,智能裝備被更廣泛應用。
《年報》認為,當前我國智能制造發展呈現新的特點與趨勢:
一是隨著“中國制造2025”等國家層面戰略、政策,以及各地規劃的出臺實施,智能制造發展的政策框架和方向路徑不斷清晰明確。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工作穩步推進,2016年63個試點示范項目覆蓋45個行業,分布在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業、區域覆蓋廣泛,示范性強。
二是制造企業智能化轉型加速。海爾、奇瑞、中興、華為在傳統家電、汽車、通訊設備等領域加快向智能制造轉型;國內軟硬件領軍企業,加速向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轉型。
三是智能制造領域正形成四大產業集聚區。珠三角、長三角在推動智能制造方面擔當主角,環渤海地區的機器人研發與產業成果顯著,帶動培育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加快集聚,中西部集聚區依托外部科技資源,在機器人領域涌現出一批行業龍頭企業。
四是機器人和工業軟件引領智能制造發展。2016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占全球31%,預計2017 年我國工業機器人本體和系統集成市場規模分別達到250 億元和700 億元。龍頭企業對CAD、SCM、MES、PLM等工業軟件需求加大,2018年我國工業軟件規模有望超過1600 億元。
五是2017年我國智能制造發展駛入快車道。智能制造政策環境的優化,關鍵共性技術和核心裝備的突破,智能制造標準體系逐步完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生產工藝、管理流程、裝備及產品等加速融合,推動我國智能制造發展駛入快車道。
《年報》指出,我國智能制造發展面臨的瓶頸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
第一,關鍵零部件受制于人,國產智能制造裝備價格倒掛。國內企業向智能制造升級成本高,缺乏競爭力。絕大多數國內機械零部件企業都只能生產低端產品,尚不能夠滿足高端智能裝備產業發展的要求。
第二,軟件系統發展滯后,智能化水平亟待提高。國內重硬件制造、輕軟件開發的思維較為普遍,智能制造裝備生產企業的軟件技術積累嚴重不足。國內能夠進行智能制造基礎軟件系統開發的企業和科研機構非常有限,數控機床、機器人等高端產品仍然大量使用國外軟件系統,國內軟件企業的研發主要針對消費產品市場。在跨國公司加快布局智能制造裝備模塊化生產和操作系統研發之際,我國智能制造裝備產業正面臨基礎操作系統缺失的風險。
第三,跨國公司壟斷格局基本形成,掣肘國內企業發展。數據顯示,目前70%以上的市場份額被ABB、FANUC、YASKAWA等幾家國際巨頭所占據,高端市場的90%依賴進口。迄今為止,國內還沒有形成一家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智能制造企業。
第四,行業企業自動化基礎參差不齊,智能化升級難度大。我國工業企業1.0、2.0、3.0的發展階段并存,不同行業、不同企業智能制造的實施基礎和路徑存在較大差異。隨著智能制造的深入推進,部分企業逐漸暴露出數據集成和綜合利用能力不足的短板,難以將采集到的生產數據轉化為對生產經營決策的支撐,制約了智能化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年報》建議,我國應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重視基礎軟件系統和標準制定工作;加快關鍵技術研發,分層有序推進智能化進程;鼓勵企業探索差異化智能制造實施路徑;強化政策資金多維支撐,助力企業智能化改造;改革教育和培訓體制,改善行業人力資源結構;加強對全球智能制造領域跟蹤研究,開展相關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